钻绒检测为羽绒服的服用性能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0-11-20
在羽绒服装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羽绒服漏绒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同时也是在检测中心进行咨询服务方面反映最多的问题,但在我国羽绒服装标准GB/T14272-2011《羽绒服装》中并没有具体给出关于漏绒情况的考核要求,这就直接导致在出现羽绒服装漏绒情况时无据可依,确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指标来考核羽绒服装的漏绒情况,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1、羽绒服装面料防钻绒性的测试方法:织物的防钻绒性能指阻止羽绒或羽毛从纱线缝隙间漏绒的性能,用在规定条件作用下的钻绒根数表示。查阅相关的国内或国外的一些资料,目前考核羽绒服装面料的防钻绒性能主要有以下三种试验方法:
1.1防钻绒物理性测试
主要有摩擦法测试和转箱法测试,计算钻出织物的羽绒、羽毛渗出的数量,作为考核羽绒服装面料防钻绒性能等级的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1)摩擦法
人体在穿用羽绒服装过程中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摩擦、挤压,机器设定为转动到一定的次数后,观察钻出布面的羽绒或羽毛的根数。主要测试方法有:GB/T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
(2)转箱法
将试样制成袋装或圆筒装,内装一定质量的规定羽绒,放在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机回转箱内,通过回转箱的定速转动,将橡胶球带至一定高度,冲击箱内的试样,达到模拟羽绒服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连续不断地碰撞一直到规定的次数后,通过计数从试样袋内部所钻出的羽绒根数来评定织物的防钻绒性能。主要测试方法有GB/T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
1.2透气性测试
通过测试气流穿过织物的速率的方法来评价材料防钻绒性能。这是一个很好的指示性测试标志,数字越低,说明渗漏的可能性越小。通常透气性测试指标小于10mm/s被认为防钻绒。然而,一些面料虽然通不过透气性测试,但却能通过防钻绒物理性测试。国内外测试方法标准主要有:EN ISO923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能的测定》,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目前羽绒、羽毛的防钻绒性还没有官方正式的要求限定。
1.3织物密度测试
对羽绒制品而言,织物密度要求是最普通的检测。通常织物密度越高,防钻绒性越好。然而,纱线粗细和某些纺织技术因素影响也会使得一些高密度的材料运用在羽绒制品上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而一些低密度材料却会更合适。此指标一般作为羽绒服装生产企业的内控指标。
2、生产工艺等对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能的影响
以上的测试方法是针对面料本身的防钻绒性能,而没有包括可能会在羽绒服装生产加工过程中,例如缝线、针孔等因素的影响。检测中心在羽绒服装的检验和处理客户投诉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羽绒服装漏绒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缝合处的针孔中,或者出现在口袋(口袋布料使用的是一般布料,防钻绒性能很差)。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总结,建议在羽绒服装的内在质量要求中增加洗后外观的测试项目,并作为标准中的强制性测试项目。
考虑到干洗剂对羽绒的油脂有破坏性作用,从而影响羽绒的特性,在穿用后一般不建议干洗,以水洗为宜,现只考核羽绒服装的水洗后外观。具体测试方法:选择GB/T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中的5A程序,连续洗涤5次或者5次以上,转笼翻转干燥后观察羽绒服装表面及口袋处钻出羽绒的根数。在测试开始之前,要把出现在整件羽绒服上的所有绒毛都清除掉,包括口袋中的。测试结果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以下的规定执行:羽绒、羽毛渗出的数量,面料在10根以下,里料在15根以下的,即评价为“可接受”;否则,评价为“不可接受”。并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出现防钻绒现象的具体部位和钻出羽绒的根数,以便服装生产企业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羽绒服装的洗后外观测试,作为羽绒服装生产企业确定羽绒服装面料后,计划生产前的最后一道把关,从而来评定在生产加工羽绒服时所选用的缝针、缝线以及缝制工艺的合理性。
3、结论
在考核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能方面,建议一方面通过摩擦法、转箱法来考核羽绒服装面料的防钻绒性能,具体考核指标可以参照一般的国际标准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测试羽绒服装的水洗后外观是否接受来考核服装的生产加工工艺,从而减少羽绒服装生产在漏绒方面的问题。